“MBTI”成部分大學新生社交“破冰”神器 專家提醒:不要因為“標簽”而束縛自己
“我是i人,你看起來也蠻i的。”
“我是ENFP,‘快樂小狗’,你呢?”
……
開學季,大學校園里又涌入了一大撥兒新人。
新人新氣象,中青報·中青網(wǎng)記者近日在采訪中發(fā)現(xiàn),不少大學新生口中多了“i人”“e人”“MBTI”等詞匯,“北理工宿舍分配統(tǒng)計MBTI”的話題還沖上了熱搜榜單。甚至有人總結(jié),“你叫什么”“你MBTI是什么”“你吃了嗎”是今年新生在校園內(nèi)見面必問的三句話。
近幾年,“MBTI”在年輕人群體中越來越火爆。網(wǎng)絡上關(guān)于不同人格類型的搞笑段子熱火朝天,一批專門分析MBTI人格類型的賬號也不斷涌現(xiàn),涉及領(lǐng)域頗為全面:求職、交友、婚戀……
據(jù)了解,“MBTI”全稱為“邁爾斯-布里格斯類型指標”,是一種人格類型理論模型,從4個維度劃分出16種人格,并以這4個維度的兩種類型英文縮寫為這16種人格命名。“i”和“e”是其中一個指標的兩極:“i”代表內(nèi)向、內(nèi)傾型,“i人”是指性格比較內(nèi)斂、內(nèi)向的人,有些“社恐”;“e”代表外向、外傾型,“e人”就是指性格比較外向的人,更容易成為“社牛”。
“MBTI”為什么會在大學新生群體中突火起來了呢?
“我的‘MBTI’就像是我的一張名片。”北京交通大學傳播學專業(yè)學生羅浥萌說:“我們一進宿舍,聊著聊著自然就開始相互介紹自己的‘MBTI’了,感覺是我們年輕人專屬的方式。”
對不少大學新生來說,“MBTI”更像一個“破冰”神器,在大家都不熟的情況下,能很快找到人人“有話可說”的話題。
青?忌_浩剛剛在天津開始他的大學生涯。來到新環(huán)境的陌生感和來自西北地區(qū)的自卑感相疊加,羅浩不太敢在同學面前說話。宿舍同學都到齊的那天晚上,大家聊起了“MBTI”。“幸好我之前也測過。”羅浩說,他發(fā)現(xiàn)宿舍里有兩位同學的類型跟自己完全一樣,“我好像一下子找到了同類,慢慢地也能跟上他們的聊天了”。
“MBTI”幫助一些大學新生交到新朋友。“我在大學的第一個朋友是‘ENFP’,也就是大家所說的‘快樂小狗’,我很喜歡的一種類型。”北京交通大學新傳專業(yè)2023級新生何倩怡說,在跟這個同學的相處過程當中會不知不覺被她的快樂感染,會覺得很舒服、很愉快,兩個人的感情越來越好了。
“MBTI”不僅能讓新生們在宿舍里打開局面,在教室里也同樣。
“不僅在宿舍,在教室里我也會跟剛認識的同學聊‘MBTI’,迅速找到共同話題,也能拉近距離。”何倩怡說。
她認為“MBTI”并不是毫無科學依據(jù)的,它為大學生們提供了一定的參考,尤其是時間如此寶貴的今天,“MBTI”幫助人們快速完成對一個人的初步判斷,降低時間成本。
北京大學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副主任李婷婷,目前還擔任2023級兩個班級的第二班主任。她發(fā)現(xiàn),在新生班會上,即使自己并沒有規(guī)定學生必須介紹自己的“MBTI”,但只要有一名同學介紹了,后面的同學幾乎都介紹自己的“MBTI”。
“人在人群中有‘從眾’的習慣。”李婷婷說,年輕人希望盡快融入群體,所以他們會更容易“從眾”。
不過,也有專家提醒,“MBTI”在“破冰”期能起到加速了解和拉近距離的作用,但是在后續(xù)真正的交往中,不應該一直被“MBTI”牽著鼻子走。
“也要防止‘標簽化’的出現(xiàn)。”李婷婷說,“MBTI”就像為人提供了標準、標簽,但是,“人不可能只有16個類型”,在每一個測評維度的兩端,都有不同的比例情況,組合成成千上萬個不同的“你”,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存在。“比如‘i人’或‘e人’,我們不用簡單在兩端選邊站。”李婷婷說。
“即使就是這16種,我在測的時候,測了幾次結(jié)果都是不同的。”一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北方某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2023級新生說,“我并不認為可以通過‘MBTI’真正了解一個人。”
李婷婷提醒:不要因為有“MBTI”分類給自己太多“心理暗示”,“人是會不斷變化和成長的,不要因為這個標簽束縛自己。”李婷婷說。(見習記者 李瑞璇 實習生 劉雪祺 記者 樊未晨)